1、团队概况
本团队依托省发改委数字福建农林大数据研究所,长期专注于作物表型分析、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机器人等领域核心算法及应用研究。团队汇聚了众多优秀科研人才,他们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器人学、应用数学等不同学科背景。团队拥有1名国家级人才、2名福建省百人计划人才,3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主持了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或横向科研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或软著20余项。团队已有10余名硕士研究生至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等。通过跨学科深度融合,团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农林应用方面凝聚了强大的科研合力,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2、研究领域
(1)作物表型分析:该方向以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石,聚焦于探索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田间作物表型分析、室内作物表型精准分析,以及农业大模型。其目标是为作物智能育种和智慧农业提供数据与技术保障。
(2)计算机视觉:该方向依托深度学习、多视图几何、三维点云处理等技术,开展图像特征匹配、多视图三维重建、目标检测、三维点云分割等研究工作。一方面推动以图像特征匹配为基础的计算机视觉理论及应用发展,另一方面探索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作物表型分析中的应用路径。
(3)智能机器人技术:该方向以机器人自主决策与多模态感知为核心,聚焦果园场景智能采摘机器人系统研发,研究环境感知建模、运动规划与柔性控制等关键技术,旨在为果蔬智能化采收提供算法支撑与装备集成解决方案。
(4)机器学习:该方向主要以机器学习为基础,开展深度学习、小样本学习、多模态学习、目标检测、图神经网络等研究,旨在探索具有较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
(5)量子模型检测与量子行走:该方向主要研究如何结合量子计算和形式化方法分析验证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性质;研究量子行走的数学模型、动力学行为以及在算法设计中的应用。
(6)数字图像处理:该方向以图像分割和纹理分析为核心,面向田间小区、作物植株及作物器官等多层次目标,开展精细化分割研究,为作物表型分析提供准确而丰富的数据支撑。通过引入纹理图像分析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对目标区域的辨识度与精确度,提取更为细致的特征信息,从而为作物表型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3、团队成员
陈日清,教授、博导,福建农林大学澳门十大娱乐信誉官网院长,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人才、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CCF YOCSEF福州创始主席。2010年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曾在上海贝尔、华为技术、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工作过,拥有丰富的工业界和学术研究经验,长期从事无线传输、网络与数据安全、智能视觉与大数据等方面研发,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福建省高校产学研创新项目等10多项;申请各类专利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得福建青年科技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项,自然科学奖1项等。邮箱:riqing.chen@fafu.edu.cn
周术诚,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后获得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主持或参与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主持校教学改革项目2项、校精品课程1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4篇,获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邮箱: zhousc@fafu.edu.cn
杨长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澳门十大娱乐信誉官网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福州分论坛(CCF YOCSEF福州)2021-2022年度主席,福建省数字农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省发改委数字福建农林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作物表型识别等方面的研究。2012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刘永才院士,田金文教授。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22年1月至12月在英国国立植物作物研究所剑桥研究中心访学。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福建农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个人、福建农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获福建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福建省卫教联合攻关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包括CVPR、IEEE TCSVT/TGRS/TIE/TC、ISPRS、PR、KBS等重要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邮箱:changcaiyang@gmail.com
林耀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6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作物表型分析等。近年,主要讲授《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大数据导论》、《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等课程。在科研方面,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和无人机应用相关的横向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Applied Optics》、《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农业工程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林业工程学报》等。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方面,指导学生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慧农业等为主题,在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佳绩。邮箱:linyaohai@fafu.edu.cn
李薇,澳门十大娱乐信誉官网副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省运筹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图谱理论、复杂网络分析以及图机器学习等相关问题研究。2008年受邀访问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访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两项,在《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Linear and multilinear algebra》、《数学进展》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曾获2020年福建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 邮箱:liwei@fafu.edu.cn
林运国,博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副教授,硕导。2017年,进入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南威软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长期从事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模型检测、生物数据分析等相关领域研究。先后2次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邮箱:linyg@fafu.edu.cn
陈昊,工学博士,讲师,入选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人才。2024年博士毕业于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长期从事智能装配,路径规划,实验室自动化等机器人相关研究,承担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1项;申请日本专利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等期刊审稿人。邮箱:haochen@fafu.edu.cn
李斌,男,工学博士、讲师。2024年获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及嵌入式应用等方面研究。2014.6-2014.9美国莱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9.1-2021.1加拿大温莎大学访问学者。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邮箱:libin@fafu.edu.cn
4、团队文化与合作交流
(1)团队文化:团队秉持“探索、求真、博学、明德”的文化理念。鼓励成员积极探索、追求真理,激励学子广泛学习,坚定志向。同时,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以深厚的道德底蕴承载万物。
(2)合作交流:团队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以及英国国立农业植物研究院等。团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与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互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此外,团队还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以此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欢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的硕士生加入团队。